话说,咱们公司那套老SOA架构,之前折腾过一次大的,算是第一季。最近,又来了个“续集”,主要任务是更新服务地址。听着简单?就跟搬家换个通讯地址似的。实际搞起来,那叫一个折腾。
起因是啥?
还不是因为基础架构那边要做调整,一些老旧的服务器资源要逐步淘汰,服务都得迁移到新的环境。这一迁移,很多服务的IP地址、端口号啥的,自然就得跟着变。我们这套SOA系统,你也知道,服务之间调来调去的,跟蜘蛛网似的。一个地址没弄对,那整条调用链路可能就卡壳了,业务就得出问题。
开搞!摸底排查是第一步
接到这个任务,我心里就咯噔一下,知道这活儿不轻松。第一步,我先是把所有需要关注的服务拉了个单子。好家伙,光是核心应用层的服务就有那么十几个,再加上各种支撑服务、周边服务,林林总总一大堆。然后就开始了最头疼的环节:翻配置。有的服务地址是规规矩矩写在外部配置文件里的,这种还好说,改起来相对直接。但有些,天知道当年负责的哥们是怎么想的,图一时方便,直接把地址硬编码在代码里了!看到这种,我脑门子都大了。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,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/绅士游戏/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绅士游戏下载专区
我当时心里就直犯嘀咕,这不是给自己后续维护埋雷嘛但抱怨归抱怨,活儿还得干。我打开IDE,请出我的搜索大法,在整个代码库里搜寻那些旧的IP段和特定的端口号。结果一出来,密密麻麻一片,看得我眼睛都快花了。得一个个去甄别,哪些是真的服务调用地址,哪些是配置文件里的样本,哪些又是注释里早就过时的“历史文物”。这个过程,贼费神。
修改与验证的漫漫长路,步步惊心
定位到要改的地方后,就以为能松口气了?那可太天真了。每改动一处,哪怕只是一个配置文件里的一行,都得小心翼翼。改完之后,编译打包是少不了的,然后部署到测试环境。部署完了?就得开始漫长的验证过程了。我得挨个服务去触发调用,看看它能不能连上新的地址,返回的数据对不对头。有的服务还依赖其他好几个下游服务,你就得确保它调用的所有下游服务地址也都是更新后的,并且都能正常工作。这简直就像解一个复杂的连环锁,一环套着一环,哪一环出问题都不行。
具体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:
整个过程中,最让我提心吊胆的是就是怕遇到那种“幽灵依赖”。啥叫“幽灵依赖”?就是那种文档里压根没提,配置里也藏得特别深,平时根本没人注意,但实际上某个犄角旮旯里就有个逻辑在默默调用一个老的、即将下线的服务地址。这种东西,往往只有在模拟全网切换或者灰度发布的时候,它突然报错了,你才能后知后觉地发现。那时候,往往离捅娄子就不远了。
记得有一次,就因为一个平时很少有人关注的辅助服务,它的地址配置藏在一个年代久远的XML文件的一个深层节点里,用的是一个马上要废弃的旧地址。结果我们在做预切换演练的时候,它调不通新的核心服务接口,导致一连串的业务操作失败。当时我后背的冷汗都下来了,赶紧指挥大家回滚操作,然后熬夜定位问题,找到那个隐藏的配置点,修改,再重新部署,再组织测试。就这么来来回回折腾了好几轮,才算搞定。
经验教训,以后得更规范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