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跟大家伙儿唠唠我最近琢磨的一个事儿,就是这个所谓的“摄影师的谎言游戏”。说起来挺有意思的,这可是我亲自下场体验、观察了好一阵子才悟出来的门道。
事情得从我刷手机说起。现在这社交平台上,到处都是那种特好看的照片,什么“氛围感大片”、“电影感瞬间”,看得人心痒痒。底下评论区一堆人问:“这是什么神仙摄影师拍的?” 也算半个摄影爱好者,平时也爱捣鼓相机。看着看着我就犯嘀咕,有些照片,说不上来哪里怪,但总觉得不那么“真实”。
正好那段时间,我一个表妹想拍套写真,预算不多,就在网上找了个“独立摄影师”,价格倒是便宜。结果?拿到片子差点没气哭,跟人家样片里展示的完全是两码事。这事儿就让我上心了,我合计着,这里面是不是有啥“套路”?
为了搞明白,我决定亲自去“体验”一下。我先是在一些平台上搜“约拍”、“陪拍”这类服务。你还别说,真挺火。好多年轻人,拿着个微单,甚至就是个拍照好点的手机,打着“审美在线”、“会找角度”的旗号就出来接活了。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,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/绅士游戏/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绅士游戏下载专区
第一步:假装顾客,咨询体验
我找了几个看起来作品还不错的“陪拍摄影师”聊天。发现他们普遍强调的不是技术参数,而是“情绪价值”、“会引导”、“出片快”。我就约了一个,说是拍个城市漫步citywalk的感觉。见面了,小姑娘挺热情,器材嘛一个入门级的微单。拍摄过程确实挺会聊天,不停地夸“好看”、“有感觉”,咔咔咔一顿按快门。她特别会找一些特定的角度,比如大逆光、利用前景遮挡,或者干脆拍远景和背影,人物面部细节基本就模糊了。这样一来,很多瑕疵就被巧妙地“规避”了。
第二步:观察“样片”的秘密
后来我又琢磨,他们那些“高大上”的样片是怎么来的?我发现有几种情况:
第三步:所谓“速成”的真相
我还特意去了解了一下所谓的“摄影速成班”。有些机构宣传几天就能让你成为“独立摄影师”。我去咨询了下,发现他们教的更多是“套路模板”,比如怎么快速找到网红打卡点,怎么用固定的几个姿势和角度拍出“看起来还行”的照片,以及最重要的——怎么 P 图和营销自己。
经过这一番折腾,我算是摸到点门道了。这“摄影师的谎言游戏”大概有这么几条规则:
1. 氛围大于实质: 很多时候,顾客要的可能不是一张技术上多完美的作品,而是一种“感觉”,一种可以在社交媒体上炫耀的“氛围”。摄影师(或者说“陪拍师”)提供的“情绪价值”和“氛围营造”能力,有时候比纯粹的摄影技术更管用。
2. “扬长避短”的拍摄技巧: 与其说他们拍照技术多高超,不如说他们更懂得如何通过角度、光线(尤其是利用自然光的“缺陷美”)和构图来掩盖模特的不足或者环境的简陋。比如,大光圈虚化背景,只拍特写或者远景,避免复杂的场景和全身照。
3. 后期是“再生父母”: “三分拍七分修”在这行里体现得淋漓尽致。一张平淡无奇的原片,通过强大的后期处理,完全可以改头换面。但这也意味着,你看到的样片,可能和你实际拿到的原片差距巨大。
4. 信息不对称的利用: 大部分普通顾客对摄影并不了解,分不清什么是好的光线、构图和后期。这就给了某些“摄影师”操作的空间,用一些看似专业但实则基础的技巧,或者干脆就是“照骗”,来获取订单。
这趟“实践”下来,我心情挺复杂的。一方面,这种“陪拍”服务确实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,比如一个人旅游想留个影,或者只是想找个人帮忙拍拍照、聊聊天,图个开心。它提供了一种便捷、相对低成本的选择。
但另一方面,如果把这种模式和真正的专业摄影混为一谈,甚至用一些“谎言”去包装,那就有点变味了。对于真心想找个好摄影师拍出高质量作品的朋友,我还是建议多看看摄影师的完整客片(注意,是未经挑选的、一系列的客片,而不是几张精选样张),多沟通,了解清楚对方的真实水平和风格。
这“谎言游戏”,就是市场需求和信息差共同作用下的产物。作为消费者,擦亮眼睛是必须的。而作为摄影爱好者或者从业者,我觉得还是得坚守点真实和专业,毕竟好照片自己是会说话的。
好了,今天就先跟大家伙儿分享到这儿。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观察和体验,不一定全对,欢迎大家一起讨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