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发现一个问题,玩《戴森球计划》的时候,好多野路子攻略已经完全不适用了。我之前按照一套老流程,准备冲击黑洞能量,结果发现核心机制早就变了。浪费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。当时我就火了,心想不能再相信那些二手的、三手的资讯了,我得自己去翻官方的根儿。

小编温馨提醒:本站只提供游戏介绍,下载游戏推荐89游戏,89游戏提供真人恋爱/绅士游戏/3A单机游戏大全,点我立即前往》》》www.gm89.me
我这个人做事,要么不做,要做就得把根儿摸清。要找戴森球的官方消息,我先是去搜索了“戴森球计划 官网”。结果你猜怎么着?出来的结果五花八门,有Steam的页面,有发行商Gamera Games的页面,还有几个粉丝自己搞的站点。这玩意儿连个统一的门户都没有,就跟那时的技术栈一样,东一榔头西一棒槌。
我仔细筛选,最终锁定开发商Youthcat Studio的官方信息渠道。我跑遍了所有能找到的官方发布点,把最新的内容全部扒了下来。我的目标很简单:搞清楚现在游戏最新的状态是什么,以及那些被改掉的关键系统到底怎么处理。
我花了大概两个小时,把他们所有的“公告”和“开发日志”都捋了一遍。我发现,真正重要的信息,通常集中在几个地方:
通过我的实践记录,我发现最近几个月,游戏最大的动作就是把战斗系统彻底搬上来了,也就是大家说的“黑雾”。
我把最新版本涉及到的重点内容粗略整理了一下,主要的变化点在于:
我就是因为没看这个物流调整,导致我的一个巨型物流网络全瘫痪了。我当时气得差点把键盘砸了,那可是我花了四天时间拉起来的,一晚上就给我歇菜了。所以说,你不能只看“新”功能,你得把所有的补丁说明都扒拉一遍,看清楚哪些旧东西被暗中改动了。
有人可能会问,这破事儿找个B站UP主或者去贴看一眼不就行了,为啥非得自己像个老考古学家一样去翻开发者的网站?
这跟我之前的一段经历有关系。我以前在一家公司做项目管理,主要负责跟进几个外包团队的工作进度。当时我手底下有个关键的后端服务,我一直依赖于外包项目经理给我的周报和口头汇报来做决策。
我记得很清楚,有一次项目需要紧急上线一个关键功能,那个项目经理拍着胸脯跟我保证,底层接口已经全部跑通,数据格式绝对没问题。我信了,直接就让前端开始对接,结果一联调,发现数据结构根本对不上,版本号也还是三个月前的。
当时领导大发雷霆,我被骂得狗血淋头,还差点被扣了年终奖。我后来才知道,那个外包经理根本就没自己看过代码库,他只是转发了手下工程师随手写的一份文档,那份文档里面全是过时的信息。
从那以后,我干任何事,只要涉及到“实践”和“准确性”,我都要求自己只相信最原始、最官方、最新的资料。二次转述的东西,在我这里直接就归为“流言”了。哪怕是玩个游戏,涉及到生产线的核心逻辑,我也得自己去官方渠道把那个不起眼的
“Patch Note 1.0.X”
翻出来,一字一句看完。我现在已经养成了习惯,每当游戏有大更新,我第一件事就是去他们的发布渠道,把那个PDF或者文本文件下载下来,像看合同一样仔细琢磨。这回实践记录就是把这个习惯搬到戴森球上了,也算是给大伙儿探个路。别信那些半吊子攻略了,要去,就去源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