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目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游戏攻略 > 图文攻略

三国志11文丑为何被关羽轻易战胜(演义中延津之战文丑的表现)

时间:2023-10-19 12:05:01 | 访问:104 次 | 责任编辑:caomengde

三国志11:《演义》中关羽斩文丑时,文丑为何会三刀“心怯”?

上一篇我在介绍文丑的时候,先介绍了一下文丑在磐河之战中的惊艳表现,颇有些“磐河赵子龙”的风采。包括战公孙瓒的表现对比吕布战公孙瓒的表现,我给出了文丑的武力值在96-98的水平。

而对于文丑争议最大的,并不是文丑在磐河之战中的表现,而是文丑的“黑历史”,战关羽时“三刀心怯”。如果真的这样,无疑会极大的拉低对他的评价。

三国志11文丑为何被关羽轻易战胜(演义中延津之战文丑的表现)

本篇,咱们就来聊聊延津之战中文丑的表现。

一、延津之战第二十六回:

(曹操)传下将令:以后军为前军,以前军为后军;粮草先行,军兵在后。……操令粮食辎重沿河堑至延津。操在后军,听得前军发喊,急教人看时,报说:“河北大将文丑兵至,我军皆弃粮草,四散奔走。后军又远,将如之何?”操以鞭指南阜曰:“此可暂避。”人马急奔土阜。操令军士皆解衣卸甲少歇,尽放其马。

文丑军掩至。众将曰:“贼至矣!可急收马匹,退回白马!”荀攸急止之曰:“此正可以饵敌,何故反退?”操急以目视荀攸而笑。攸知其意,不复言。

文丑军既得粮草车仗,又来抢马。军士不依队伍,自相杂乱。曹操却令军将一齐下土阜击之,文丑军大乱。

曹兵围裹将来,文丑挺身独战,军士自相践踏。文丑止遏不住,只得拨马回走。

操在土阜上指曰:“文丑为河北名将、谁可擒之?”张辽、徐晃飞马齐出,大叫:“文丑休走!”文丑回头见二将赶上,遂按住铁枪,拈弓搭箭,正射张辽。徐晃大叫:“贼将休放箭!”张辽低头急躲,一箭射中头盔,将簪缨射去。辽奋力再赶,坐下战马,又被文丑一箭射中面颊。那马跪倒前蹄,张辽落地。文丑回马复来,徐晃急抡大斧,截住厮杀。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,晃料敌不过,拨马而回。文丑沿河赶来。

忽见十余骑马,旗号翩翻,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,乃关云长也,大喝:“贼将休走!”与文丑交马,战不三合,文丑心怯,拨马绕河而走。关公马快,赶上文丑,脑后一刀,将文丑斩下马来。

这基本上就是延津之战的全过程了。

为什么要几乎全部引用?其实就是为了说明文丑为什么会“心怯”。

三国志11文丑为何被关羽轻易战胜(演义中延津之战文丑的表现)

从此战的前期进度来看,明显是曹操设计,故意把粮草辎重置于前军,引诱文丑率军来劫掠。文丑军已经开抢,然后又令“军士皆解衣卸甲少歇,尽放其马”,这明显就是哈子行为,或战或逃才是正常的。

曹军这一番操作下来,“文丑军既得粮草车仗,又来抢马。军士不依队伍,自相杂乱。”

因为在中国古代,军纪是非常散乱的。因为主要的兵员,其实都是农民,需要打仗的时候临时征召而来。比如最明显的:

第四十四回:

原来周瑜在鄱阳湖训练水师,闻曹操大军至汉上,便星夜回柴桑郡议军机事。

三国志11文丑为何被关羽轻易战胜(演义中延津之战文丑的表现)

这是赤壁之战前夕,曹操已经大军压境,而东吴这边还在操练水师,而且是主将亲自训练,难道不应该赶紧布防吗?就显得很不合时宜。其实这就是一帮新兵蛋子,不练一练,上去就是送死。所以才有了事到临头才练兵的尴尬情况。

至于平常不训练,则是因为古代时人才是最主要的生产力,都去训练了,谁种地?吃的都没了,还浪什么浪?

而为了保证这帮子短期训练的农民兵能有最大的战斗力,相应的就产生了阵列的战法。互相保护互相约束之下,才能发挥出来战斗力。

这里就不展开了,只是为了说明,一旦阵列乱了,再想短时间内恢复阵列,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。

而一旦没了阵列,这群兵,就马上成为了散兵游勇,一盘散沙,不堪一击。被敌人击破阵型然后大败的例子不胜枚举。

好像有点跑题了。

随即,“曹兵围裹将来,文丑,军士自相践踏。文丑止遏不住,只得拨马回走。”

文丑此时肯定还是在大军之中,没有道理自己冲出来。但是“挺身独战”则说明,旁边自己军士人数虽众,但已经开始溃败了。所谓兵败如山倒,根本控制不住。

文丑无奈之下“只得拨马回走”,很明显的,此时的文丑已经有了退意。

曹操想擒文丑,因为不擒杀文丑,文丑跑回去整顿兵马,还可再战。如擒杀了文丑,那这一战就算是大获全胜了。

三国志11文丑为何被关羽轻易战胜(演义中延津之战文丑的表现)

然后张辽、徐晃“飞马齐出”。

此时的文丑,还是尽显河北上将的风采,既没有吓得快马加鞭的仓皇而逃,也没有恃勇逞强的以一敌二,而是选择了弯弓搭箭,一箭没射中张辽之后,马上第二箭选择射马。随机应变之果决,箭术之精湛可见一斑。瞬间将以一敌二的不利局面,变成了近似一对一的局面。

射中马后,“张辽落地。文丑回马复来……”

之前文丑虽然已有退意,但是看见张辽这个大功劳近在眼前,还是没忍住。

三国志11文丑为何被关羽轻易战胜(演义中延津之战文丑的表现)

“徐晃急抡大斧,截住厮杀”,一个“截”字,说明文丑就是奔着张辽这个平阳之虎去的。不是真的退意尽去,而是为了抢功劳。

正厮杀间,“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,晃料敌不过,拨马而回。文丑沿河赶来。”

徐晃“料敌不过”,在这里自然指的不是文丑,而是文丑+身后的军马。

就好像上一篇中:

(赵云)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,胜负未分。瓒部下救军到,文丑拨回马去了。

所以,这里不能作为徐晃不如文丑的证据。

文丑正追赶间,“忽见十余骑马,旗号翩翻,一将当头提刀飞马而来,乃关云长也,大喝:“贼将休走!”与文丑交马,战不三合,文丑心怯,拨马绕河而走。关公马快,赶上文丑,脑后一刀,将文丑斩下马来。”

“忽见”一次,说明了文丑相遇关羽的突然性,也说明两者之间的距离已经非常近了。

如果此时你是文丑,你会怎么想?

窃以为文丑此时心中一定想的是“我次奥,又TM中计了”。

因为他追赶的徐晃,其实是“不败而败”。徐晃跑路的时候,从文中看,并没有到招架不住的地步。文丑正追赶间,突然碰见对方的援军,他一定不会认为这是巧合,而是中了敌人的诱敌之计。

况且之前已经中计在先,很难会没有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。

而且,在一些细节上,也可以体现出,此时文丑已经是没有什么战意了,就是想着跑路而已。

何以见得?那就是关羽这句“贼将休走!”。

一般来说,说“你别跑”,那是对方正在跑或者准备要跑,才合理。

这里举例子就省事了,因为前文就正好有两处。

“文丑止遏不住,只得拨马回走。操在土阜上指曰:“文丑为河北名将、谁可擒之?”张辽、徐晃飞马齐出,大叫:“文丑休走!””

喊“文丑休走!”之时,很明显文丑正在跑路。

“文丑回头见二将赶上,遂按住铁枪,拈弓搭箭,正射张辽。徐晃大叫:“贼将休放箭!””

此处的“贼将休放箭!”也是徐晃看出了文丑有放箭的意图。

我们再看看关羽战文丑之前,两人的状态。

关羽从曹营来,而徐晃败退的路线应该是向曹营去,也就是说,两人应该是顶头,或者说大致是顶头。那追赶徐晃的文丑,自然也是和关羽顶头。

那你对一个向你冲过来的人喊“休走”,是不是就有点搞笑了?那不成了“你别过来。”是不是喊个“纳命来”,或者“下马受死、下马归降”,或者干脆“你过来啊”之类的,更靠谱一点?

这说明,文丑看见关羽及其十几骑之后,第一反应就是跑路。

这里可能有朋友要说了,此前磐河之战中,文丑有冲阵追杀公孙瓒的事迹,为啥这里就看见十几个人就怂了?

首先,这不是个例。

第五十八回:

夏侯渊引数十骑随到。马超独自一人,恐被所算,乃拨马而回。

三国志11文丑为何被关羽轻易战胜(演义中延津之战文丑的表现)

马超追曹操被曹洪截住,随后夏侯渊带数十骑赶到,堂堂马超连杀父之仇都不管了,直接撤了。

其二、这就是我发全文的意思了。

因为之前文丑第一次中计的时候,已经要走了,是被张辽、徐晃缠住了。然后他在对战中占据了上风,因为贪功才回身追赶。这次他感觉二次中计之后,说心中没有慌张那是假的。当然,第二次应该是巧合,但是文丑不知道啊。

其三、还有一个原因,徐晃败走的原因是“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”,可见文丑虽然现在是单人独骑,但是距离不远就有自己的人马,这种不利的局面下,先和大部队会合才是人之常情。

而这些人马文中虽然没有交代,但是按正常思路考虑,自然是尾随主将的路线而来,也就说,就在身后不远。

我一个人打你一群人合适,还是我回去摇人带兄弟再来合适?很明显。

所以,此时文丑要跑,也是合情合理的。

然后,前面也说到文丑被关羽追上,“战不三合,文丑心怯,拨马绕河而走”。

这里就是重点的“心怯”了。

其实远不是到了这里文丑才“心怯”,是之前就已经“心怯”了,只是这个“心怯”在不断的累加之中,到了这个时候,达到了峰值。

“战不三合”之中,文丑一定体会到了关羽的勇武,他最大的依仗乃是自己的勇武,但是这在关羽面前毫无优势可言。对方十几骑转瞬即到,刚才被自己追杀的徐晃也不可能看着,没准文丑还认出来了这就是一刀斩了与他并称的“颜良”的关羽。

再加上之前感觉自己接连中计的心理阴影,现在文丑心态已经崩了。

才有了“关公马快,赶上文丑,脑后一刀,将文丑斩下马来。”

三国志11文丑为何被关羽轻易战胜(演义中延津之战文丑的表现)

所以,此战虽然看似是关羽三合败文丑,然后追上一刀斩杀。然而,此时的文丑,根本谈不上全盛,因为对他的不利因素太多了。

我感觉,这里的“心怯”,更像是作者为了给文丑速败而找的借口。因为作者如果想要表达的是关羽三合胜文丑,完全可以用“文丑败退”类似这样的话,而不是这种模糊表达。

所以,这里的“不三合击败+击杀”,并不能成立。

二、关于文丑身后的军马

有些朋友可能要说了,文丑身后就有他的军马,怎么可能是因为关羽、徐晃这十数骑“心怯”?

诚然,我也认为文丑身后有他的大批军马。但是,距离呢?10米是身后,两里也是身后。

从开始的“只见文丑后面军马齐到”,“只见”自然是徐晃拿眼看见的。

但是眼能看多远?所谓望山跑死马,目之所及,几十公里都能看出去,那还是现在到处雾霾的情况下。咱就不多说,按5里算可以吧?要不2里也行。

你说徐晃战文丑之时,看见敌人援军来了,换成你,你是直接跑呢?还是等敌人援军到了跟前你再跑呢?

如果不跑,那只有一种可能,那就是徐晃有信心在敌人援军到来之前拿下文丑。可以他没有,所以,他肯定是直接跑了。

那现在把你换成文丑,你看见敌将跑了,你是等着援军到来之后再追呢,还是直接追呢?很明显,有“勇冠三军”之称的文丑,要是没这么点自信心,也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名声了。

而且普遍的认知里,单骑总是要比大部队跑得快的。所以,在这个过程中,援军追上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
所以,在文丑遭遇关羽之时,文丑身后虽然有自己的人马,但是远水不解近渴,面对近在眼前的十数骑的威胁,他身后的援军,就像在天边一样遥远。

三、类比马超撤走的情况

我再类比一下上面提到的马超的战例吧。

三国志11文丑为何被关羽轻易战胜(演义中延津之战文丑的表现)

“夏侯渊引数十骑随到。马超独自一人,恐被所算,乃拨马而回。”

单看这一个场景,文丑与马超所处的境地何其相似?把马超后面的描写按到文丑身上,也毫无违和感。只是两者前面境遇不同,后面境遇也不同罢了。

马超前者大胜,看到夏侯渊时应该比较远,心中稳定,退的从容。而文丑“接连”中计,战局大劣,“忽见”关羽“提刀飞马而来”,自己再调转马头想跑的时候,就已经被关羽杀到身前了。

再说文丑有“心怯”的黑历史,那马超的“恐”字何解?在此处应该是“恐怕”的意思。但即便没有明写“害怕”,但“恐怕”也是心虚的一种表现。说到底还不是一个意思?只是措辞好听一点罢了。

非要再说,那文丑好歹还是战了“不三合”才“心怯”的,马超是看见就“恐”了,连打也不敢打,岂不是更加不堪?自然不是这个道理。

文丑其实在对阵关羽之前,就已经“心怯”了,只是没写罢了。

而且人家文丑也有话说啊,我遇见的是谁?我遇见的是关羽和徐晃啊。你马超遇见的都是什么人啊?夏侯渊曹洪也配提?

结语

按照之前的推测,延津之战文丑被斩的经历主要是这样:文丑中计人马队形混乱,被曹军趁势击破。文丑退走。张辽、徐晃来追杀。文丑射张辽战马,欲擒杀张辽,被徐晃挡住。后徐晃看到文丑军马即将到来,选择撤退。文丑来追徐晃之时,迎头突然碰见关羽等十数骑,扭头想跑,没跑了,短暂交锋之后被关羽由背后砍杀。

总得来说,文丑此战败在接二连三的中计,他的体力各方面受损不大,只是心态出现了巨大的问题,已成惊弓之鸟。在此状态下被关羽斩杀,自然不能作为证明双方实力差距的证据。

而且以关羽之高傲,在随后遇见敌人挑战之时,也每每提及斩颜良诛文丑的事迹,想来也是作为自己的标榜战绩,非常认可二人的实力名声的。不然,关羽怎么不提早年杀的那名豪强?甚至连华雄这等人物都懒得提几句,恐怕也是认为颜良文丑是在华雄之上的。

我是三国经典网小编caomengde,感谢您的支持。

本篇文章到此结束,三国经典网提供全系列三国经典怀旧游戏,大家如有需要可进主页查看哦。

本类TOP10
最新内容